网站导航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邯郸市联纺东路539号
联系电话:0310-3270854
邮箱:1579163738@qq.com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通过市场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案例、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一、设置会计专业的有利条件
1、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是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据统计,2008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数为9859.8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4%;生产总值33031亿元,约占全国的11%。“京津冀”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1年两会把“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而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2、当前邯郸经济形势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连邢台、南毗安阳,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
2005年邯郸市进入中国综合实力50强之列。2013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邯郸市位居全国第59位。2012年邯郸市生产总值首超3000亿元,达到3023.7亿元,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23家企业挺进“2012年河北省100强”,入围数量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河北省第一。10家企业入选“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数量河北省第一(河北省共入选23家)。2012年,邯郸市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29.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6亿元。2013年邯郸市生产总值完成3061.5亿元,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8.9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2.7亿元。邯郸市22家企业入选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企业数量居全省11市之首。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邯郸市位居全国59位,河北省第三。2013年再次入选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冀南新区是继冀东曹妃甸、冀中渤海新区之后的第三增长极,被国家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对首都经济圈南部产业提升有重要带动作用。总投资200亿元建设的现代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定位为中原地区生产与流通综合型国际陆港物流枢纽,以黄骅港、邯黄铁路为依托,实现港口功能内移,使邯郸及周边地区成为黄骅港的重要腹地,成为河北发展沿海经济的重要新生力量。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园区之一,建有国家火炬计划邯郸新材料基地等6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形成了以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邯郸市当前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会计人才。
我校处于邯郸市区,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辐射区域,北京、天津等主要经济发展区是我校学生主要的就业基地。随着这些地区的逐步发展,随之产生的是人才的大量需求,据有关单位统计,河北省会计岗位每年新增缺口约有5万个左右。在这样的有利条件,加快会计专业的建设非常必要和迫切。
二、设置会计专业的可行性
我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培养社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富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
我们认为,我校会计专业的设置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建设规划相吻合。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应用理论和技能操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努力形成具有职教中心特色的高效中职会计教育模式。因此,本专业的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这与我校的办学思想是一致的。
1、师资力量
我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会计专业教师28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高级职称的16人,“双师型”教师25人(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人),参加过省级、国家级专业培训及企业顶岗实习5人,实习指导教师8人。这些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我校开设会计专业符合中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会计实训室:我校会计专业配备69个多媒体教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3个,会计沙盘实训室1个,电子收银(POS)实训室1个,能够满足会计专业各种实习实训的需要。
②会计软件资料:有最新版本的用友、金蝶财务会计软件,有成套的成本会计、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实习资料,能够满足会计专业正常教学和模拟实习的需要。
③设备及设施:计算机、POS机、投影仪、点验钞机、装订机、翰林提实训机等,都能够全部满足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
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了使教学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实训活动,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实习、培训协作关系,以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习、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
根据河北省以及邯郸市的具体情况,会计专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满足邯郸及周边地区各行各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高的一线岗位操作技能,能在各类企业、管理部门中胜任会计岗位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会计业务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素质技能拓展能力。学生毕业以后,拥有从事会计工作的技能,能较快的进入工作角色。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认为我校开设会计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非常成熟,有能力把会计专业做大做强。
行业、企业参与会计专业建设与开发情况介绍
我们采取请企业、银行、软件公司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给老师、学生搞讲座、专项培训、技能示范等形式,强化会计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用性,并与市场需求方面形成无缝对接。
先后聘请用友软件公司、邯郸市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银行、平安保险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与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听取他们对我校会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给老师培训专业实务知识,为学生演示点钞、假币识别技能,帮助建设实训实验室及校本教材、实训教学物品配备等。这些行业、企业的参与对我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课程设置与改革
因中职教学没有统考,没有统一指定教材,因此,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中没都统一的标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特别大。虽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则会产生很多的差异。就会计专业课程来讲,有的任课教师选择性的授课,即选容易的内容讲,不熟悉的或难度大的就不讲;会计技能(点钞、填写账表等)也常常因人而异。因此,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课程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用来指导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专业教学,可以总体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
因专业建设人员与专业课程执行人员往往不是同一批人,因此,一旦专业教学方案确定后,执行人员就一如既往的执行使用,一般不会考虑到调整和改变,而实际教学中,行业规则、专业标准常常会变化,知识技能常常会更新,行业或区域性经济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人为因素的变化更是时有发生,如近年来开展的从业资格考试、各种的相关考证、国家(省、市、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大赛,对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上述提到的各种变化和要求。因此,专业建设应实时跟踪,关注变化,提高专业课程建设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4、适应区域性经济的需求
中职教育应面向区域性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目前,中职学校招生生源具有地域性,就业也是面向本地区为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尽量考虑区域性经济发展特色,除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进行适当调整外,还可增加区域性人才需求的选修课。如在邯郸地区,民营制造业较多、第三产业较多,会计课程开设上就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选修课可以开设《农产品加工税收实务》的专题讲座等;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次就业多为超市或商店营业员、收银员、仓管员、出纳员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可以开设与上述岗位相关的选修课程。总之课程设置与调整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性经济需求为目的,体现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
5、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中职会计专业传统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定位在企事业单位的出纳员、记账员、核算员、会计助理、仓管员等,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实训”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和实训在学校内部就可以完成。但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会计专业作为当前的热门专业,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养学校和机构非常多,作为较低层次的中职毕业生只好从事超市及卖场的营业员、理货员、防损员、促销员、收银员、统计员等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需要重新学习,需要与营销专业的学生竞争上岗,显然,他们没有就业优势。这样,每年都有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因无法“对口”就业,失去工作的机会,特别是来自广大农村的学生。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学校应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培养商业及服务业基层管理者的目标,并且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具体做法就是学校与当地大型的超市、营业网点签订协议,拟定培养意向书和实施方案,在正常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第一年可以利用寒暑假期、节日长假,到企业见习或轮岗实习;第二年可以增加实习的时间,有就业意向的进行岗位锻炼。从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收货员、防损员等到商品分析员、促销员、统计员、会计员、报单员再到主管、店长助理、店长、区域督导等的多岗位进行实习。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也可丰富学生在相关就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同时,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满足了用人的单位的需要。